这个风格真好看
今天跟大家唠唠很多朋友提名应用最多的风格:南洋风。
如果你家正想装,千万别错过噢!
南洋风,可不完全是舶来品
花砖、藤编、阔叶植物、百叶窗,我想这是很多人对南洋风的第一印象。
而且,如果你自小生活在闽粤一带,对这些也不会陌生,想想不就是小时候常见的装饰?


再走出室外,抬头观察老城里的建筑,更会觉得奇特,不了解的还以为是在国外度假。
广东开平赤坎古镇和泰国普吉市老城
▼


中国台湾骑楼和印度尼西亚老式建筑
▼


所以问题就来了,南洋风中的「南洋」究竟指哪里?如果是东南亚地区,那众多国家里,我们到底模仿哪一个?
其实准确来说,「南洋」二字并非仅指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越南等国家,还包括我们的华南沿海地区。
南洋风,也不全是代指东南亚民居的传统装饰,我想它被概括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里,「外套洋装、内搭唐装」的欧亚混搭风格,或许更合适。
南洋风的装饰特色,可以拆为绿植、百叶窗、老式木门等元素,但这不代表全部,「因地制宜、借鉴糅合」才是它的本质。
那该如何应用在家里呢?下边就推给大家两招!
参考功能性硬装
受当时盛行的古典主义、Art Deco 风格影响,南洋建筑同样走华丽繁复的路线,可谓是「重硬装,也重软装」。
像建筑内外壁皆有造型厚重的装饰,搭配的灯具、家具,也不并非现代流行的简洁款。

按现在的流行趋势看,这样的设计无疑过「重」,不太好搭现代软装。
因此,我们可以考虑简化装饰元素,只取必要的功能性硬装,让家稍稍带些复古韵味就好了。
地面:花砖、深色地板皆可
花砖,自然是南洋风的「装饰主角」。


在花色的挑选上,建议使用花卉,或是曲线图形交织而成的图案,更贴近当时的感觉。


部分店屋还会采用花砖上墙的做法
除了「全屋通铺」的形式,也可以在外围留白,然后利用不同的花色,打造出「硬地毯」的效果。




只是这样的方式,需要屋主或者设计师有较高的搭配水平,而且铺贴难度、购买成本都会比普通形式高,简言之「易翻车」,所以大家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。


除了花砖,深色地板也可以考虑。特别是在配上纱帘、吊扇灯、天蓬床后,空间就能呈现出英式殖民风格的感觉。

顶面:利用石膏线进行装饰
早期受荷兰影响的南洋建筑,不管是室外门、窗户,还是室内楼梯,都有石膏装饰的身影。
随后,它也被华人们用来装饰店屋的壁柱、门廊顶部、室内吊顶等区域。

再到 19 世纪英国殖民期,室内石膏线的运用更为频繁。
即便不是复杂的人物、宫廷造型花纹,简单贴一圈素纹石膏线,效果也会很出彩。

如果想弄成大平顶,可考虑加盏热带地区的标志性单品:吊扇灯。
选用黑色或者深棕色即可,看起来更像是「木质单品」, 不至于破坏空间的自然感。


墙面:选择明亮、温暖的色彩
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,应用绿色能让空间更凉爽,所以你多会在南洋风案例见到「绿色」墙漆。
此外,蓝色、白色、黄色、粉色等明亮色彩,同样可以消除燥热感,它们也是旧时华人们建造店屋的常用色。


因此在空间里,你不必拘泥于绿色系,选择一些饱和度中等的色彩,更能让人眼前一亮。




门、窗:预算范围内,选择旧款式
除了花砖,木制百叶窗也是南洋风的「灵魂」。
它既可以遮挡热带地区强烈的光线,又能通过调整叶片开口的形式控制进光量,以让室内温度维持在让人舒适的水平。

但现在家里多采用嵌有玻璃的断桥铝窗,同时北方又有保温需求,所以单独采用百叶窗不太可行。
不妨试试室内窗的形式,既有复古之感,又可以改善屋内采光,一举两得。


南洋建筑里的「门」很有讲究,高度大多接近天花板,且带有用于通风、散热的气窗。

可惜这样老旧的款式,如今很难寻到了。加上还要加高门洞、重新定制入户门,应用难度直接翻倍。
使用黑色门(或棕色)是一个选择,可以瞬间让空间有复古感,但需要更注重与周围环境的搭配,否则会显得突兀。

室外结构延用至室内
现时热度很高的拱形元素,起初只常见于南洋建筑的露台和长廊上。

现在它也被越来越多设计师应用在家里,起到分隔空间、加强纵深感,或是单纯装饰的作用。


除了拱形元素,外墙上造型多样的通风口同样可以用在室内。

软装多选天然材质
南洋风以「就地取材」为设计理念,多选用当地的木材、石砖、藤编等材质,注重营造自然、轻松的空间氛围。
因此在装饰时,可以为家里选配一些木头、藤编、地砖单品,减少玻璃、不锈钢之类的工业材质,更能和旧时的硬装元素相搭配。


甚至,你还可以加入夸张的雨林壁纸,以加重屋内的「自然感」。


聊到这里,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,南洋风的设计其实有章法可循,不过是需要我们更花费精力和财力,去找到与那个年代相配的材料、工艺。
但往深了说,现在看来很复古的百叶窗、框架门,可是当时的人用来躲避高温、雨水的「法宝」,正所谓「屋外热翻天、屋内自然凉」。
建造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嘛,与自然对抗,又能与其共处。
你喜欢南洋风吗?欢迎来评论区聊聊啦~
快速报价
填写信息 即刻获取